纵有疾风起电视剧40集_善良的小姨3|HD中文字幕在线播放,美味工作的女孩,圣爱天堂,中国伦理电影

國藥東風總醫院

科研教學

國藥東風總醫院醫學實驗中心

發布時間:2024-10-09 瀏覽次數:


國藥東風總醫院醫學實驗中心為本院綜合性研究中心,占地面積800平米,配置流式細胞儀、超速離心機、成像分析系統、熒光定量PCR儀等大型科研儀器。2008年至今,應我院對公共科研平臺建設的要求,以及我院科研服務的現實需求,經兩代主任的持續推進科研服務模塊化建設。現已構建細胞培養、基因擴增與分析、流式細胞術、蛋白分析、分子克隆等七大核心技術模塊,能夠為本院研究所、科研骨干及研究生提供科研服務,并不斷的將已掌握的核心技術向臨床進行深入的轉化。

一、中心基本簡介

1. 創新引領下的國藥東風總醫院醫學實驗中心

圖片 1.png

我院實驗中心是全院科研活動和臨床轉化的紐帶。在我院學科建設的背景下,不同的學科根據自身特色和工作基礎不斷凝練出促進學科建設的科研方向,提出和設計相應的科研課題,申報不同層次的科研項目,隨后進入實驗中心進行前期的預研,在取得一定的科研數據后確定項目實施方向,進一步完善初期設計實驗和延伸新的方向。與此同時,實驗中心也不斷從國內外引進新的研究技術,不斷整合現有科研資源中(儀器設備、配套人員),達到進一步擴充和完善研究模塊的作用。學科方向和技術平臺的相互作用將不斷的產生出新的研究方向、課題,科研數據的不斷積累就會最終實現該學科內涵的不斷沉淀。一定程度下會引發臨床上對藥物、醫療方法等臨床策略的調整和改變,這種變化就是科研活動的臨床轉化。臨床轉化是學科建設提升的原動力,也是實驗中心不斷探索的終極目標,兩者相互促進,相互依存。

2.醫學實驗中心人才梯隊

國藥東風總醫院醫學實驗中心為本院綜合性醫療研究中心,占地面積900多平米,配置流式細胞儀、超速離心機、成像分析系統、熒光定量PCR儀、微流芯片等大型科研儀器。中心在編人員9人,博士2人,在讀博士3人,碩士2人,本科2人,所學的專業涵蓋:臨床醫學、醫學檢驗、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藥理學、藥學,多學科融合、交叉互補。2008年至今,應我院對公共科研平臺建設的要求,以及我院科研服務的現實需求,經幾代主任的持續推進科研服務模塊化建設。現擁有心臟病研究所、肝臟外科研究所、器官移植研究所、骨科研究所、藥物分析與篩選研究所、神經與精神病研究所,已構建細胞培養、基因擴增與分析、流式細胞術、蛋白分析、分子克隆等七大核心技術模塊。能夠為本院研究所、科研骨干及研究生提供科研服務,并不斷的將已掌握的核心技術向臨床進行深入的轉化。實現醫學科研與臨床協同發展,并逐步實現科技成果轉換,目前醫學實驗中心已擁有相對完善的精準醫學分子生物診斷平臺,可以做到早期診斷、精準治療、精準用藥,針對心腦血管疾病的氯吡格雷、他汀、華法林、高血壓用藥基因突變篩查,優生優育的葉酸基因篩查,針對腫瘤的早期基因篩查等等,女性宮頸癌HPV基因篩查,呼吸道病原菌核酸檢測;耳聾易感基因檢測等,爭取做到疾病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提高疾病的治療率。

3. 醫學實驗中心科研技術平臺建設

  實驗中心的發展中以模塊化的發展為主要發展方式逐步形成了以下核心技術為主要功能單元的完整的科研技術平臺。

圖片 3.png

(1) 基因擴增與分析技術

依托現有熒光定量PCR儀、紫外分光光度計、水平凝膠電泳、凝膠成像系統等設備,實現了不同種屬特定基因的表達檢測和分析,單核苷酸突變位點分析等科研服務。臨床轉化實現了各類病原體的定量檢測,為臨床上感染性疾病的治療提供了可靠的結果,以近3年為例直接產生經濟效益300余萬元。

圖片 4.png

(2)流式細胞術

依托雙激光、四通道流式細胞儀,能夠實現細胞表面抗原的檢測、胞內因子檢測、細胞凋亡的檢測、細胞周期分析等科研服務。臨床轉化能夠滿足免疫缺陷T細胞亞群的分析、HLA-B27的分析。

圖片 5.png

(3)蛋白分析技術

通過添置半干轉印系統、多通道生物樣本勻漿儀,在原有凝膠成像系統和全波段酶標儀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了蛋白提取、蛋白分離、免疫印記等技術環節,實現了特定、特殊蛋白分析等科研服務。

圖片 6.png

(4)分子克隆技術

依托現有CPM-100超速離心機、5R810低溫冷凍離心機、梯度PCR儀、電穿孔儀、全自動恒溫氣浴搖床等設備構建了完整的分子克隆技術平臺,能夠實現核酸分子的克隆和質粒構建等實驗,從而滿足基因調控、基因表達和基因敲減等科研服務。

圖片 7.png

(5)細胞培養及干細胞技術

建設了百級細胞培養室,二氧化碳培養箱、系列顯微鏡、低溫生物樣本保存系統等設備構建了完整的干細胞提取、純化、保存、復蘇等核心技術。從而滿足干細胞研究的需求。

圖片 8.png

(6)免疫組化技術

在原有熒光顯微鏡的基礎上增添了石蠟切片機、全排式生物安全柜等設備,基本構建了免疫組化實驗平臺,能夠滿足基本的病理學、組織學技術的科研需求。

圖片 9.png

(7)納米微流控及生物傳感器技術

為了不斷提高實驗中心的科研技術,2017年先后從湖北中醫藥大學生物傳感器中心和美國圣母大學微納米微流控研究中心引進國際前沿研究的技術,并不斷的優化和孵育,擬構建出成熟的研究平臺,為實驗中心的技術革新進一步奠定基礎。

圖片 10.png

通過上述基本科研技術平臺的構建,實驗中心取得了一定的成績。為進一步提升科研服務的水平,未來三年我中心擬逐步添置正直熒光顯微鏡、電穿孔儀、超聲波清洗儀、多通道熒光定量PCR、二代基因測序儀等大型設備,將現有的技術平臺近一步完善和提高。為我院未來十年的精益醫療、智慧醫療、創新醫療的目標提供技術支撐和優質的科研服務。

 

二、中心工作理念:①搭建公用科研平臺,做好科研服務;②組建科研團隊,加速科研技術人員的培養; ③營造科研氛圍,深化科研管理;④積極引進新技術,支持臨床科室學科建設,一項項工作陸續展開。

三、未來發展規劃

經過長期的奮斗和積淀中,醫學實驗中心的科研方向上初步凝練出心腦血管疾病、腫瘤、器官移植、干細胞作為長期奮斗的目標,依托核心技術的沉淀不斷引進國內外領先的理念和技術。當前,正值我院科教中心的論證階段,實驗中心人將不斷從自身出發配合我院學科建設的需求傾力打造更為高效、務實的科研與轉化平臺。


圖片 19.png

圖片 20.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