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胰腺炎,究竟是誰惹的禍
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是由于胰管引流不暢,胰管內壓力突然升高或膽汁、十二指腸液反流導致腺泡損傷、胰酶被激活而造成的胰腺急性炎癥,是肝膽胰外科急腹癥中較常見的疾病。
急性胰腺炎的分類?
急性胰腺炎按病理改變過程分類可分為水腫性和出血壞死性急性胰腺炎,前者約占80%-90% 。
急性水腫性胰腺炎病變輕,多局限在體尾部;胰腺腫脹變硬、充血,被膜緊張,胰周可有積液。
急性出血壞死性胰腺炎病變以胰腺實質出血、壞死為特征;胰腺腫脹,呈暗紫色,分葉結構模糊,壞死灶呈灰黑色,嚴重者整個胰腺變黑。
急性胰腺炎按臨床病情分為輕型急性胰腺炎和重癥急性胰腺炎,后者約占10%-20% 。
輕型急性胰腺炎病情一般較輕,有自限性,預后好,死亡率<1% ;
而重癥急性胰腺炎則病情險惡,且常常涉及全身的多個臟器,死亡率可高達10%-30% 。
哪些因素能夠引發急性胰腺炎?
AP有多種致病危險因素。其中與飲酒有關的胰腺炎首次發作的患者大多數是男性,其高峰年齡是18-30歲,而由膽道因素引起的急性胰腺炎患者多數是女性,發病高峰年齡是50-70歲。
其具體致病因素有:
1.膽道疾病;
2.過量飲酒;
3.十二指腸液反流,導致十二指腸內壓力增高的原因主要有:穿透性十二指腸潰瘍、十二指腸憩室、環狀胰腺、十二指腸炎性狹窄、胰腺鉤突部腫瘤、胃大部切除術后輸入袢梗阻、蛔蟲性感染等;
4.代謝性疾病,如高脂血癥性胰腺炎;
5.創傷,包括外傷及手術操作創傷等;
急性胰腺炎有哪些癥狀?
由于病變程度不同,患者的臨床表現也有很大差異。發病前多有飽餐、油膩飲食或飲酒史。
其主要臨床表現有:
1.腹痛。本病主要癥狀,常于飽餐和飲酒后突然發作,腹痛劇烈,多位于左上腹,向左肩及左腰背部放射。膽源性腹痛常始發于右上腹,逐漸向左側轉移。當病變累及全胰時,疼痛范圍較寬并呈束帶狀向腰背部放射。對于有些患者“彎腰抱膝位”腹痛可稍緩解。
2.腹脹。常與腹痛同時存在。腹膜后炎癥越嚴重,腹脹也越明顯。腹腔積液時可加重腹脹。
3.惡心、嘔吐。往往早期即可出現,嘔吐往往劇烈而頻繁。值得注意的是往往嘔吐后腹痛不緩解。
4.腹膜炎體征。輕型只有上腹壓痛,常無肌緊張。出血壞死性胰腺炎會有壓痛、肌緊張、反跳痛等腹膜炎體征。
5.其他:
發熱:較輕的急性水腫性胰腺炎可不發熱或輕度發熱;合并膽道感染常伴寒戰、高熱。胰腺壞死伴感染時,持續性高熱為主要癥狀之一。
黃疸:若結石嵌頓或胰頭腫大壓迫膽總管可出現黃疸。
休克:早期休克主要是由低血容量所致,后期繼發感染使休克原因復雜化難以糾正。
手足抽搐:主要由低血鈣導致。
DIC及中樞神經系統癥狀。
Grey-Turner 征及Cullen 征:嚴重患者胰腺出血經腹膜后途徑滲入皮下,在腰部、季肋部和下腹部皮膚出現大片青紫色淤斑即Grey-Turner 征;若出現臍周,稱Cullen 征。多提示預后較差。
6.無痛性胰腺炎臨床上無明顯癥狀。暴發性或猝死性胰腺炎患者可在發病后突然或數分鐘、數小時內死亡,臨床上很難得到確診。
如何預防急性胰腺炎
胰腺炎的預防措施包括:
1、去除病因:先檢查患者是否有胰管結石、膽管結石、自身免疫性疾病、藥物因素等引起胰腺炎的病因,如存在這些病因應去除病因;
2、調理生活習慣:保持低脂肪飲食、少喝酒或戒酒、多運動、多進食高纖維食物等;
3、如為急性胰腺炎患者,暫時無藥物預防復發,日常需多觀察,避免發展為慢性胰腺炎,同時注意調理飲食。
上一篇: 膽石癥術前請您這樣做
下一篇: 門靜脈高壓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