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鏡下消化道止血術
消化道出血可因消化道本身的炎癥、機械性損傷、血管病變、腫瘤等因素引起,也可因鄰近器官的病變和全身性疾病累及消化道所致。
內鏡下消化道止血術適應癥:除禁忌癥外,各種原因所致的消化道出血。
操作方式:原則上根據出血原因及部位選擇合適的止血方法。
?1、局部噴灑藥物止血:常規內鏡檢查確定出血病灶(對胃內有較多血液、視野欠清者,應給予洗胃)。經活檢孔道送入塑料導管,對出血病灶噴射止血藥物。
2、局部注射藥物止血:內鏡檢查確定出血病灶,自活檢孔道送入注射針,將硬化劑/組織粘合劑或腎上腺素注射于出血病灶,每一病灶周圍黏膜下注射4~6點,每點注入1.0~2.0ml,視病灶大小,總量6~20ml。如注入血管內,則每次5~l0ml。注射后觀察數分鐘,出血停止即退出內鏡。
3、高頻電凝止血:內鏡檢查確定出血病灶,先清除血凝塊,并調試好高頻電發生器的電凝電流強度,一般調在3~4檔。自活檢孔道送入球形電極,當電極與病灶輕輕接觸,立即通電,每次數秒鐘,用腳踏開關控制,直視下見黏膜面發白、冒煙、出血停止,即撤去電極。觀察l~2min,出血停止后退出內鏡。
4、激光(氬離子束凝固)止血:內鏡檢查確定出血病灶,經內鏡活檢孔道導入光纖,調整角度鈕,瞄準出血灶,設定光纖輸出端功率:氬激光需6~9W,而Nd:YAG(摻釹釔鋁石榴石晶體)激光需40W。照射時光纖輸出端應距離病灶0.5~1.0cm,激光發射角度應掌握在70°~80°,每次脈沖時間3~5s,經照射治療后,病灶表面凝固成一層灰白色的炭化層而止血。
5、微波凝固止血:內鏡檢查確定出血病灶,將連接微波發生器的同軸電纜送入活檢孔道,將電極刺入出血灶邊緣黏膜下,功率調整在40~50W左右,凝固時間在10~20s,分點凝固至黏膜發白、出血停止即可。
?6、止血夾止血:內鏡檢查確定出血病灶,顯露血管,通過鈦夾置入器利用鈦夾鉗夾出血部位,應連同組織一起鉗夾。
上一篇: 內鏡下取消化道異物
下一篇: 消化道腫瘤,出現消化道狹窄怎么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