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
乳腺癌是發生在乳房部位的惡性腫瘤,是女性最常見的惡性腫瘤—。在我國,平均每12分鐘就有一名女性死于乳腺癌,城市婦女中,大約每一萬人中就有3-4人患乳腺癌。不僅如此,乳腺癌的發病率急劇上升。尤其是HER2陽性的乳腺癌,腫瘤增殖和擴散的速度更快,預后較差。
乳腺癌的高危人群和高危因素包括哪些?
某些女性患乳腺癌的幾率較一般女性為高,以下女性可能屬于高危人群:
1、年齡:女性在月經初潮前患乳腺癌罕見,20歲前亦少見,但20歲以后發病率逐漸上升,45-50歲較多見。
2、本身即患有乳癌或卵巢癌、有乳癌家族史者,尤其是生母和同胞姊妹患有乳腺癌者其乳腺癌的危險性是正常人的2-3倍。
3、未生育或35歲以后才生育、40歲以上未曾哺乳或生育。
4、初次月經在12歲以前、停經年齡大于52歲或行經期超過35年者。
5、過于肥胖、喜好高脂肪食物、飲酒者。
6、過度暴露于放射線或致癌源下(例如:經常實施X光透視或放射線治療)。
7、某些癌癥患者(例如:子宮內膜腺癌者)。
8、性格內向,壓力大,焦慮及慢性精神壓迫者。
9、經常服用激素類藥物或含激素食物(如濫用避孕藥及含雌激素美容用品,更年期長期服用雌激素)。
10、重度導管上皮不典型增生,乳頭溢血溢液等。
乳腺癌有什么樣的癥狀?
乳房獨立性腫塊,不痛不癢。
乳房部位尚未觸摸到明確的腫塊,但常有局部不舒服的感覺。特別是絕經后的女性,有時會感到一側乳房輕度疼痛不適,或一側肩、背部發沉、酸脹不適 。
乳房皮膚發紅、皮厚或脫屑,就像橘皮一樣:或者發生凹陷,像酒窩一樣。兩側乳頭不在同一水平線上,一高一低。
未哺乳卻出現乳頭溢液,尤其是血性液體的現象。
乳房出現石頭一樣的腫塊,較硬、大小不定且不容易推動。一般無明顯疼痛,少數有陣發性隱痛、鈍痛或刺痛。
腋下出現不明原因腫塊
確診乳腺癌該怎么辦?
一旦乳腺癌確診了,不用怕!隨著現代醫療技術的發展,早期乳腺癌治愈率極高。因此,只要您積極配合醫生,堅持治療,完全有戰勝癌癥、恢復健康的可能!對于早期乳腺癌患者而言,手術是首選的治療方式。
目前有不同類型的手術治療方式可以選用,重要的是,您需要同醫生討論所有可能會適合你自身情況的手術類型,包括乳房重建:
手術類型 | 特點 |
保留乳房手術 | 去除腫塊及周圍少量正常的組織,而剩余的乳房則不受影響;國際上常用的手術類型 |
乳房切除術 | 切除整個乳房。適用于不適合做保乳手術者。 |
前哨淋巴結活 檢術 | 通過活體染料注射法和/或同位素示蹤法找出前哨淋巴結(即淋巴結轉移第一站)并對其進行活檢,能準確預測腋淋巴結是否有轉移。適用于臨床檢測腋淋巴結陰性的乳腺癌患者。 |
淋巴結清掃術 | 切除腋下淋巴結(或內乳淋巴結等),幫助醫生確定乳腺癌是否已擴散,通常和乳房手術同時進行。 |
乳房重建 | 女性乳房切除術后往往會接受乳房整形手術,此手術可以和乳房切除術同時進行,也可以以后進行。 |
乳腺癌手術為什么要安置引流管?患者應注意什么?
乳腺癌術后創面較大,滲血滲液如積聚在皮下,不利于瓣的愈合。因此,乳腺癌術后在患側胸部及腋下各安置一根引流管,并持續的負壓吸引,引流出積聚的滲血滲液,使皮瓣緊貼創面,有利于傷口的愈合,防止皮瓣的壞死。置管期間患者應注意保護引流管,防止引流管受壓、扭曲和脫出等,臥位病人在翻身和更換體位時應注意動作不宜過大,下床活動的病人應注意保護管道,引流管一旦滑脫,須重新安置,給病人帶來痛苦。
乳腺癌術后為什么要進行患肢鍛煉?該如何進行?
乳腺癌病人由于手術中切除了乳腺和腋窩下淋巴結,創面較大,如果不及時進行患肢鍛煉,瘢痕形成后將導致患側上肢體功能障礙,形成“冰凍肩”,肩關節運動受限;同時也因腋窩淋巴結被切除,上腳淋巴回流受阻可患肢水腫。但是,患肢的鍛煉即可防止“冰凍肩”又可防止水腫,故乳腺癌術后進行患肢鍛煉非常重要。
目前普通觀點認為乳腺癌術后應盡早進行患肢功能鍛煉。在切口疤痕形成前進行鍛煉,等到手術疤痕形成之后,再鍛煉效果則較差。
乳腺癌術后患肢水腫的危險因素有哪些,如何預防?
乳腺癌術后由于腋窩的淋巴清掃,淋巴液回流不如從前,稍有不慎可導致患肢淋巴水腫。其危險因素包括:手術后腋窩長期積液、輕度感染、放射感染、放射治療、肥胖、吸煙、糖尿病、既往有腋窩或上肢手術史;皮膚肌肉損傷(瘙癢、蚊蟲叮咬、各種燒傷、裂傷、植物割傷等);過熱(烈日暴曬、桑拿等);術后上臂活動過遲、負重;胸壁及腋窩復發和轉移;血栓性靜脈炎等。
防治(1)避免患肢感染和受傷;禁忌患肢輸液、穿刺注射和測血壓;(2)保持皮膚濕潤、光滑;(3)避免蚊蟲叮咬,必要時穿防蟲套,勞動十戴手套,縫補時戴套環等;(4)保持皮膚衛生,減少感染,一旦皮膚受傷及時涂抹抗生素軟膏;(5)避免燒傷、燙傷,外出時涂防曬霜,避免過熱沐浴、桑拿等;(6)避免壓迫患肢;手套、衣服要寬松,患肢忌戴戒指、手表及背挎包,不提重物;(7)注意控制體重。(8)若已發生患肢水腫,則可抬高患肢,加強功能鍛煉;使用彈力繃帶加壓包扎、空氣壓力波治療;進食低鹽飲食,必要時可使用利尿劑。
乳腺癌術后健康指導
手術后我的身體會有哪些不適?如何應對?
l 發熱、傷口疼痛
如果手術后的做出三天內出現低熱(體溫不超過39度),傷口疼痛,通常是手術創傷所致,這是正常現象,不用擔心。
如果出現持續高熱(體溫超過39度),傷口疼痛較重無法忍受,而且伴有傷口局部膿性液體滲出則可能是發生術后感染,請配合醫生及時進行治療。
l 胸悶、呼吸不暢
乳腺癌術后,為了減輕您的手臂水腫和促進傷口愈合,醫生常采用加壓包扎。因此你可能有胸悶、氣短和呼吸費力等感覺。
您可以采取以下方式緩解不適,但不要擅自解開繃帶和胸帶,一面影響傷口愈合:
采取半臥位的姿勢,這樣可以使你的呼吸更加通暢;
可以嘗試腹式呼吸(即吸氣時腹部隆起,呼吸時腹部慢慢回縮);
注意觀察患側手指的顏色,一旦發黑,發紫,表明包扎過緊,請及時請醫生檢查,并做相應處理。
l 患側手臂腫脹、麻木
手術后,您可能會罰下你您手術那側的手臂發生腫脹,并且有腫脹的感覺,甚至還會發現胳膊不聽指揮了!這是因為手術損傷了傷口附近的部分淋巴管,使淋巴液無法正常回流,集聚在傷口周圍,產生水中所致。
穿戴加壓袖套或纏上繃帶,衣服要柔軟寬松;
將手部那側胳膊用三角巾掉于胸前,睡覺時用針頭將手部墊高:
盡量避免用手術那一側的手臂進行輸液;
進行從肢體近端到遠端的按摩;
加強患側手臂記得功能鍛煉。
術后飲食營養的需求
乳腺癌根治術后,手術創面大,滲血滲液較多,且液體消耗量大,因此。術后飲食應當注意,飲食以易消化的高蛋白加豐富的維生素為宜,例如鴿子、墨魚、瘦肉等以及多種蔬菜、水果,使機體體力早日康復,促使創面愈合,并能夠耐受術后輔助治療。
手術后我還需要繼續接受治療嗎?
是的!因為乳腺癌在被診出時,可能已經有癌細胞通過血液和淋巴液轉移到身體的其他部位(如肝臟,肺,骨骼等),而手術只是一種局部治療手段,在手術范圍之外的全身各部位都可能存在潛在是病灶,這部分落網之魚會成為術后復發和轉移的元兇。尤其是HER2陽性的乳腺癌患者,腫瘤侵襲性強,更易復發。所以通常情況下,手術后您還需要接受其他的輔助治療,才能達到徹底治療的目的。
乳腺癌術后出院后注意事項
1、注意休息,勞逸結合,適當參加戶外活動,以增加機體免疫力。
2、內衣選擇柔軟、寬松、全棉的制品,以減少對局部皮膚的刺激;術后出院就可佩戴輕質型海綿義乳;傷口愈合后就可以正常佩戴硅膠義乳。
3、飲食以高蛋白、易消化、維生素為宜,例如各類蔬菜瓜果等。術后一般不忌口,但對某些含有激素成分的食品及保健品應慎用。
4、每次化療前,應檢測白細胞,低于4000應暫停化療并及時就醫。
5、按醫生的囑咐定期進行門診隨訪。
6、術后繼續進行患側肢體功能鍛煉。
7、保持舒暢的心情,正確對待疾病。
8、手術后應及時佩戴硅膠義乳,以防術后帶來的不良癥狀
9、不在患側肢體抽血、靜脈注射。
10、患側肢體不提重物。
11、避免患側肢體皮膚破損及感染。
12、避免蚊蟲叮咬。
手術后的輔助治療有哪些?
l 內分泌治療
內分泌治療是通過手術治療切除卵巢或同過藥物治療來調整患者體內是我雌激素水平,從而抑制癌細胞的生存,主要適用于激素受體(ER或PR)陽性的乳腺癌患者。內分泌治療的不良反應較少,但療程較長,需長期用藥。長用的內分泌治療藥物有:他莫昔芬和芳香化酶抑制劑等。
l 放射治療
放射治療就是用高能量的X線多腫瘤細胞產生電力殺傷作用,達到殺滅癌細胞的目的。術后放療能夠減少乳腺癌局部、區域性的復發。但他和手術治療一樣屬于局部治療,無法徹底根治癌細胞。
l 化學治療
化療是指用藥物治療癌癥,這些特殊的藥物可以殺滅腫瘤細胞,又稱細胞毒藥物。化療做為術后治療的綜合治療發生之一,目的在乳腺癌細胞的同時,有殺死身體內繁殖速度快的正常細胞,使患者出現脫發、惡心、嘔吐、腹瀉、貧血的呢過副作用。常用的化學藥物主要有:紫杉累蒽環類等。
l 分子靶向治療
分子靶向治療就是一控制癌細胞生存,發展的環節為“靶”進行攻擊,使癌細胞“斷飲”“斷糧”已治死亡。專門針對HER2陽性乳腺癌的同時,有殺死腫瘤細胞。因其作用機制與傳統化療藥有根本的區別,從而在很大程度上解決了傳統化療藥物“敵我不分”的問題,避免殺傷正常細胞,脫發、貧血等毒性作用也就遠小于傳統化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