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說脾臟三兩事
脾是人體重要的淋巴器官,位于腹腔的左上方,呈扁橢圓形,暗紅色,質軟而脆。
請注意:當局部受到暴力沖擊,極易破裂出血!
脾與胃底、左腎、左腎上腺、胰尾和結腸左曲為鄰。脾是人體最大的淋巴器官,與淋巴結不同的是脾中具有大量血竇,可以儲存血液。
脾臟的功能:
1、脾臟是人體的“血庫”,當人體休息、安靜時,它貯存血液,當處于運動、失血、缺氧等應激狀態時,它又將血液排送到血循環中,以增加血容量。
2、脾臟猶如一臺“過濾器”,當血液中出現病菌、抗原、異物、原蟲時,脾臟中的巨噬細胞、淋巴細胞就會將其吃掉。
3、脾臟還可以制造免疫球蛋白、補體等免疫物質,發揮免疫作用。脾是血循環中重要的過濾器,能清除血液中的異物、病菌以及衰老死亡的細胞,特別是紅細胞和血小板。因此,脾功能亢進時可能會引起紅細胞及血小板的減少。
4、脾臟還有產生淋巴細胞的功能。
脾臟切除的適應癥:
1、脾外傷:左上腹或左肋部穿透性損傷及閉合性損傷引起的脾破裂或包膜下破裂,自發性脾破裂,以及手術中損傷等,均可引起致命的大出血,須立即行脾切除術止血,挽救生命。
2、游走脾(異位脾):由于脾蒂過長,脾可過度活動而成游走脾。甚至出現脾蒂扭轉,造成脾壞死。無論脾蒂扭轉與否,均應行脾切除術。
3、脾局部感染:脾膿腫常發生在膿毒血癥后,如膿腫局限在脾內,可行脾切除術,如膿腫周圍炎癥已波及脾臟四周,則僅能作引流術。局限性脾結核,也可行脾切除術。
4、腫瘤:原發性腫瘤比較少見,但不論良性的(如血管瘤)或惡性的(如淋巴肉瘤)均應行脾切除術。轉移性腫瘤較多見,大多數已廣泛轉移不適宜手術。
5、囊腫:上皮性、內皮性和真性囊腫,非寄生蟲性假性囊腫,寄生蟲性囊腫(如脾包囊蟲病),均易繼發感染、出血、破裂,應予切除。
6、胃體部癌、胃底賁門癌、胰體部、尾部癌、結腸脾曲部癌行根治切除術時,無論有無脾的轉移,為清除脾動脈周圍或脾門部淋巴結,均應行脾切除術。特別是腫瘤與脾有粘連時,更應一并切除脾臟。
7、肝內型門靜脈高壓癥合并脾功能亢進者,肝外型門靜脈高壓癥,如脾動脈瘤、脾動、靜脈瘺及脾靜脈血栓等引起充血性脾腫大者,均應行脾切除術。
8、其他脾功能亢進性疾病 ①原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適于年輕病人,首次發作,經藥物治療半年不愈;慢性反復發作者;急性型,藥物治療后不能控制出血(兒童宜在1~2周內手術)和早期妊娠的病人(4~5個月內手術)。②先天性溶血性貧血,適于藥物(激素)治療后1個月內不見效者;長期用藥發生嚴重副作用,無法繼續用藥者。術前應行放射性51鉻肝脾區測定,表明脾為紅細胞主要破壞場所者則手術;如肝為紅細胞主要破壞場所時,則不宜手術。③原發性脾性中性白細胞減少癥。④原發性全血球減少癥。⑤再生障礙性貧血,適于藥物治療無效,骨髓檢查存在代償性增生者(周圍血內網織紅細胞檢查多次為零者不宜手術)。⑥后天性溶血性貧血(選擇性病例)。
脾臟切除后的影響:
脾切除術后患者免疫功能低下,并終身增加對嚴重感染的易感性,易發生急性暴發性感染、敗血病和腦膜炎。
嬰幼兒脾切除術后更易發生感染性并發癥。
脾切除后要注意加強防止感染,包括保暖、飲食衛生、個人衛生、適當鍛煉等等。
脾臟不是唯一的免疫器官,術后通過一段時間的調整,機體免疫能得到一定恢復,它的部分免疫功能會被其它免疫器官替代。
當然,完全恢復如常人不太可能。
健康咨詢地點:國藥東風總醫院門診部三樓肝膽胰·乳腺·甲狀腺外科門診
健康咨詢熱線:肝膽胰外科 8272485、82725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