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而有趣的胰腺
今天來給大家講一講胰腺這個神秘器官的秘密。
胰腺是一個柔軟的長條形腺體,位于左上腹的深部,從右向左橫跨第1~2腰椎前方。胰腺分為胰頭、頸、體、尾4個部分,被腸,肝和膽囊圍繞著,它們通力合作,一起幫助機體來完成消化、吸收的功能。
同時胰腺分泌多種激素,在調節機體代謝中也發揮著重要作用。
一、胰腺如何發揮營養指揮官作用?
胰腺既是外分泌器官幫助消化吸收,又兼有調節血糖為主的內分泌功能。通過內外分泌的作用,使我們體內的營養物質處于動態平衡,尤其是血糖的內環境維系,胰腺是最大的指揮官。
胰腺的外分泌物為胰液,其主要成分為由腺泡細胞分泌的各種消化酶以及由導管細胞分泌的水和碳酸氫鹽,經主胰管和副胰管排入十二指腸。其主要功能是消化食物,負責將碳水化合物,蛋白質和脂肪分解成更小的顆粒以便人體吸收。胰液分泌受迷走神經和體液雙重控制,以體液調節為主。
胰腺的內分泌功能來源于大小不同的細胞團──胰島。胰腺約有105到106個胰島,散布于腺泡之間。胰島有多種細胞,以β(B)細胞為主,其次是α(A)細胞,以及δ(D)細胞、少數PP細胞和D1細胞等:
二、胰腺相關的疾病都有哪些?
急性胰腺炎
常由于膽石癥、大量喝酒或暴飲暴食等因素,胰酶在胰腺內被異常激活,引起胰腺組織的自身消化從而產生炎癥反應。
臨床表現有急性上腹部疼痛、惡心、嘔吐、發熱等,病變程度輕重不等,輕者以胰腺水腫為主,臨床多見,常呈自限性,預后良好。少數重者出現胰腺壞死,常并發感染、腹膜炎和休克等,甚至出現多器官功能衰竭,病死率高。
腹部超聲和CT是診斷胰腺炎的重要手段,血尿淀粉酶和脂肪酶的指標也具有特異性。根據患者病因、病情程度選擇保守或手術治療,多數急性胰腺炎經過禁食、胃腸減壓等治療后可以恢復,如有膽道梗阻或合并腸穿孔、大出血等手術指征者可進行手術解除梗阻、清楚壞死組織。
慢性胰腺炎
是胰腺局部或彌漫性的慢性進展性炎性改變。在我國,多數慢性胰腺炎是由膽道疾病造成的,其次是長期酗酒。
表現為反復發作的反復上腹脹或陣發性隱痛及不同程度的功能減退或喪失,可有胰液分泌減少所致的消化不良、不耐受肉食、營養不良、身體消瘦、脂肪瀉,以及胰島素分泌不足導致的糖尿病。
多采用戒煙酒、補充胰酶等保守治療,根治較難,存在膽道梗阻和懷疑癌變者應盡早手術。
胰腺囊性疾病
胰腺內存在含囊腔的病變。其種類繁多,臨床上分為非腫瘤性和腫瘤性兩大類。
前者主要包括繼發于急、慢性胰腺炎或外傷和手術的胰腺假性囊腫,以及先天性真性囊腫和潴留性囊腫。多數患者沒有癥狀,常因體檢等偶然因素而發現;后者主要包括胰腺囊性腫瘤,一般生長緩慢,隨著腫瘤逐漸增大,可出現壓迫癥狀,絕大部分為良性。
組織學上可分為漿液性囊腺瘤、黏液性囊腺瘤、導管內乳頭狀黏液瘤和實性假乳頭狀腫瘤四種類型。由于其性質、預后及惡變風險的不同,視不同情況進行處理:良性者僅需密切觀察;對于有癥狀、有惡變傾向及臨床不能鑒別良惡性的情況,需手術治療。
胰腺癌
是惡性程度最高、疾病相關死亡率最高的腫瘤之一,目前發病機制不完全清楚,共同認識是與吸煙、肥胖、酗酒及遺傳因素等有關。
早期常無顯著癥狀,僅可表現為上腹隱痛或是飽脹不適,當癌腫壓迫或浸潤膽總管時可出現進行性加重的黃疸,腫瘤位置不同癥狀也會有所差異。由于許多病人癥狀不明顯,當發現時多數已是中、晚期。
胰腺癌治療難度高,手術治療或放化療的效果及患者預后大多不理想,治療后5年的生存率不到8%。
因此對于有慢性胰腺炎、肥胖和胰腺癌家族史等胰腺癌風險因素的人,出現長期上腹悶脹痛甚至腰背疼、夜間疼痛明顯,伴有短期體重下降或長期腹瀉、消化不良等,應盡早進行腹部超聲或CT/MRI檢查,抽血查胰酶、肝膽酶、腫瘤標志物排除胰腺癌。
胰腺神經內分泌腫瘤
約占原發性胰腺腫瘤的3%。依據激素的分泌狀態和臨床表現,將其分為功能性和無功能性兩種類型。
功能性胰腺內分泌腫瘤根據其分泌的主要激素而命名,常見的功能性胰腺內分泌腫瘤包括胰島素瘤和胃泌素瘤;其余包括生長抑素瘤、胰高糖素瘤、生長激素瘤等都較為罕見。
功能性胰腺內分泌腫瘤常因分泌過多的內分泌激素而產生相關的臨床癥狀,例如常見的胰島素瘤,其典型癥狀為大量分泌胰島素所致的低血糖反復發作,有時可以引起癲癇甚至昏迷,及時服糖后癥狀可以改善。第二常見的胃泌素瘤表現為頑固性消化性潰瘍和腹瀉;
無功能性胰腺內分泌腫瘤多表現為腫塊局部壓迫或腫瘤轉移等導致的非特異性癥狀。手術是主要的治療手段,也是目前唯一可能治愈的方法,而早診斷是爭取手術時機的關鍵。
糖尿病
糖尿病是常見的內分泌疾病之一。其特征是胰島素分泌缺陷或/和胰島素作用缺陷(胰島素抵抗)導致的血糖水平升高,典型癥狀為多食、多飲、多尿及體重減輕,即所謂的“三多一少”。
糖尿病是遺傳因素與環境因素長期共同作用的結果,按病因可分為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特殊類型糖尿病和妊娠期糖尿病,其中2型糖尿病在我國占90%以上。
各類型在起病年齡、癥狀特點上各有不同,如1型糖尿病主要以兒童和青少年為主,起病急,“三多一少”癥狀明顯,常伴有酮癥或酮癥酸中毒,糖尿病相關抗體多為陽性且依賴胰島素治療;
2型則以成人為主,起病比較緩慢,早期癥狀不明顯,血糖高到一定程度才出現“三多一少”的癥狀,少見伴有酮癥或酮癥酸中毒,糖尿病相關抗體幾乎都為陰性,可通過生活方式調整、口服降糖藥或者胰島素治療。
糖尿病綜合防治策略為“五駕馬車”,即飲食調整、合理運動、藥物治療、血糖監測及糖尿病教育。
此外,還包括血壓、血脂、控制體重以及戒煙等方面的治療,全面控制各危險因素,預防酮癥酸中毒等急性并發癥,以及眼底病變、腎臟病變、神經病變及心腦血管意外等慢性并發癥的發生。
胰腺對人體正常生理功能的維持至關重要,大家平時要注意養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切勿暴飲暴食,盡量戒煙限酒,善待我們的營養管家!
文章來自:趙媛和平凡老師撰寫的科普文章:解析胰腺的秘密
全部參考文獻:
(1) Crockett SD, Wani S, Gardner TB, et al. American Gastroenterological Association Institute Guideline on Initial Management of Acute Pancreatitis [J]. Gastroenterology,2018,154(4):1096-1101.
(2) Kelgiorgi D, Dervenis C. Pancreatic neuroendocrine tumors:the basics, the gray zone, and the target [J]. F1000 Res, 2017,6: 663.
(3) 馮小萌,王原.急性胰腺炎發病機制及治療研究進展[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7,17(40):26-30.
(4) PRATLEY,R.E., KIRKMAN,M.S., HALTER,J.B.,et al. Diabetes in older adults[J]. 2012,35(12).
(5) 吳紅霞,季紅,朱菊訓,等.系統糖尿病教育對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的影響[J].中華護理教育,2009,6(1):37.
聯系電話:肝膽胰外科醫生辦公室8272485、護理站8275232
聯系地址:門診部三樓肝膽胰·乳腺甲狀腺外科門診、住院部A座16樓
上一篇: 肝囊腫是怎么回事兒?
下一篇: 改變飲食習慣,就可以預防這種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