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聲造影--讓肝腫瘤現形的利器
目前,常規超聲診斷肝臟局灶性病變已在臨床中得到廣泛認可,但對于病灶定性方面還有所欠缺,而肝臟局灶性病變的良性及惡性的鑒別診斷一直是臨床醫師工作關注的重點及熱點。近年來,隨著醫學水平的不斷提升,超聲造影技術越來越受到各界的重視,已成為檢測肝臟局灶性病變的重要診斷方法之一。它根據病變組織及器官的動態微血管灌注信息,提升了圖像分辨功能,從而提高了檢測病變的特異性及敏感程度。
方法:采用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先給予二維超聲檢查,發現病灶后,觀察記錄病灶的形態、位置、回聲、大小等信息,彩色多普勒診斷儀提示病灶周邊及內部血流分布狀態,再選擇最佳的病灶切面,在將肝實質及病灶顯示清楚后,切換至造影狀態,用生理鹽水5ml稀釋造影劑,在混成乳白色懸濁液后抽出2.4ml,通過肘前靜脈團注。實時灰階掃描,30s后在超聲儀下觀察動脈相、門脈相,120-300s內觀察肝實質相。在造影結束后由經驗豐富的醫師對造影動態圖像進行分析,判斷病灶有無增強、增強程度、是否均勻、邊界及形態等情況,并與肝臟實質對比廓清時間等。將病灶于不同時相的增強水平及形態給予記錄分析并做出超聲診斷。
超聲造影(注射用六氟化硫微泡)具有以下特點:1.高安全性、低副作用2.微泡大小均勻,直徑小于10μm,可自由通過毛細血管,有類似紅細胞的血流動力學特征;3能產生豐富的諧波;4、穩定性好。其利用造影劑增強血流的背向散射,后散射回聲增強,以提高超聲診斷的敏感性、特異性和分辨力的技術。由于造影劑是隨血液流動的,在血液中的回聲比心壁更均勻,而且不易產生偽像,而且隨著儀器性能的改進和新型超聲造影劑的發展,已能有效地增強和血流多普勒信號和二維超聲影像,反映和觀察正常組織和病變組織的血流灌注情況。
總之,超聲造影不僅能夠準確反應出血灌注情況,提升不同肝腫瘤的增強表現,同時還能夠提升周圍肝臟組織與病灶的回聲差異,提高了診斷肝臟局灶性病變的準確率,值得臨床的推廣應用。
下圖為肝臟局灶性結節超聲造影及二維超聲對比圖。
下圖為肝臟局灶性結節超聲造影時間-強度曲線分析圖。
上一篇: “乳”此美麗,快樂生活
下一篇: 心臟內的“小心眼“你了解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