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如病毒:全面認知與科學應對
諾如病毒,盡管體積微小,卻在公共衛生領域引發廣泛關注。其傳播迅速,尤其在學校、醫院和社區等人群密集之地,極易導致感染爆發。為了有效防控諾如病毒感染,掌握相關知識顯得尤為關鍵。
諾如病毒主要通過糞-口途徑傳播,食物和水源污染是常見的傳播媒介。食用未煮熟的貝類海鮮、蔬菜水果或飲用受污染的水,都有可能引起感染。此外,接觸傳播亦不可小覷,諾如病毒可在物體表面存活數日。在人員密集場合,若缺乏適當防控,病毒傳播難以遏制。
感染諾如病毒后,通常12-48小時內出現癥狀,包括惡心、嘔吐、腹瀉和腹痛等。嚴重時,兒童和老年人可能會出現脫水、電解質紊亂等并發癥。幸運的是,大多數健康成年人在適當休息和對癥治療后,能在1-3天內康復。
在諾如病毒的檢測方面,目前常用的方法有多種。分子生物學檢測是較為精準的一種,如實時熒光定量 PCR 技術,它能夠特異性地檢測出諾如病毒的核酸,具有靈敏度高、特異性強的特點,可以快速準確地診斷諾如病毒感染,并且能夠對病毒進行分型,有助于了解病毒的流行特征和傳播來源。膠體金法則是通過檢測患者糞便的諾如病毒抗原來進行診斷,操作相對簡便,適用于大規模樣本的篩查,但在病毒感染早期可能出現假陰性結果。此外,還有一些傳統的檢測方法,如電子顯微鏡觀察,雖然能夠直接看到病毒的形態,但對設備和技術要求較高,且檢測靈敏度相對較低,一般不作為常規檢測手段。
預防措施是防控的關鍵,包括:
個人衛生:勤洗手,尤其飯前便后,使用肥皂和流動水,遵循“七步洗手法”。
飲食衛生:避免食用生冷食物,確保食物徹底煮熟。
環境衛生:定期清潔消毒,使用含氯消毒劑對高頻接觸表面進行擦拭。
減少前往人群密集場所,必要時佩戴口罩,保持室內空氣流通。
諾如病毒雖然來勢洶洶,但只要我們深入了解其特性、傳播途徑、檢測方法以及預防措施,就能夠在與它的對抗中占據主動,有效保護自己和他人的健康,減少其對社會生活和公共衛生造成的不良影響。(撰稿 黃紅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