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熱”治病選國藥東風中醫
國藥東風總醫院中醫科名醫薈萃。
“術精岐黃,妙手回春”是患者對國藥東風總醫院中醫科主任馮則一教授的評價,只要他出診,很多患者早上六點就來排隊,其中許多從房縣甚至西安專程趕來。他畢業于湖北中醫藥大學,中醫臨床工作近30年,獲得十堰市“十大名中醫”稱號,擅長中醫治療皮膚病(濕疹、蕁麻疹、痤瘡、黃褐斑)、腫瘤疾患、慢性咳嗽、鼻咽炎以及針灸治療頸肩腰腿痛。
十堰市首屆“十大名中醫”張新鳳,畢業于湖北中醫藥大學,先后師從中醫名家姚吉明、鄭平東、張鴻祥,系統地學習中醫心腦血管疾病、中醫腎病和中醫消化系統疾病的治療,并最終在這三個領域獨樹一幟。她在中醫內科、婦科的臨床治療方面有獨到的見解和療法,尤其在中醫心腦血管病、腎病、消化系統疾病的治療方面取得顯著成果。
患者口中的“艾條醫生”,說的是國藥東風總醫院主任醫師晏鳳蓮,畢業于湖北中醫藥大學的她,從醫近30年,在中藥穴位敷貼治療慢性咳嗽、哮喘、頑咳、風濕病(冬病夏治)以及艾灸治療難治性腹水、帶狀皰疹后遺癥等內病外治方面有獨到見解,并擅長運用穴位注射、關節腔穿刺術、骶管藥物注射等治療頸肩腰腿痛。此外,晏鳳蓮還在中醫養生、食療及中藥膏滋調理等方面有深入研究。
科室除了十堰名中醫外,還有擅長內分泌系統疾病、腎病(糖尿病、糖尿病腎病、慢性腎炎、腎功衰)及內科雜病治療的主任醫師、教授李繼端;擅長中醫肝膽病(肝炎、肝硬化、膽囊炎、膽結石)、脾胃疾患(急、慢性胃炎、腸炎)及內科疑難雜病的主任醫師、教授、碩士生導師候建時;擅長以中西結合的方法治療心腦血管疾病 (高脂血癥、冠心病、高血壓、腦動脈硬化、中風、心衰、心律失常)以及各種原因引起的眩暈、頭痛的主任醫師、教授蔡少峰;擅長中醫婦科(月經不調、子宮肌瘤、卵巢囊腫、不孕癥、內分泌失調等)及內科雜病的副主任醫師、副教授許筱梅;擅長中醫兒科、脾胃病及疑難雜癥的李相均主任。
來到這里,你都能選到一名適合你的名中醫,妙手回春為你除病痛。 ■文、圖/記者 張貞林 特約記者 李毅
案例一:
穴位注射巧除疑難怪癥
70多歲的李大爺因全身長帶狀皰疹苦不堪言,快30歲的張小姐因頸椎眩暈兩年沒法工作。可最近,他們在國藥東風總醫院中醫科接受穴位注射療法后,徹底拔除病根,回歸正常生活。
李大爺由于帶狀皰疹導致面部劇痛,甚至出現面癱跡象,家人帶他去武漢治療,可病情沒好轉。在朋友的推薦下,他來到國藥東風總醫院中醫科。馮則一、晏鳳蓮主任醫師仔細檢查后,給李大爺配置了中藥,結合藥物外治,進行了中藥穴位注射療法。治療近兩周,李大爺身上的皰疹、疼痛感完全消失,面部表情基本恢復。“不要一生病就往大城市的醫院跑,關鍵是要找對醫生。”治愈后,李大爺感慨地說。
與李大爺有相同體會的還有30歲的張小姐。她因長期使用電腦,頸部變得越來越僵硬,因發作性眩暈而不能正常上班,常在家臥床休息。在朋友的推薦下,她來到國藥東風總醫院中醫科,接受穴位注射療法。治療幾個療程后,困擾她多年的病癥消除了。
穴位注射療法是在穴位或特定部位注入藥液以治療疾病的一種方法。國藥東風總醫院中醫科博采眾長,在繼承中醫傳統的基礎上不斷創新,將穴位注射療法做精做細。目前該科穴位注射療法可治療支氣管哮喘、腰痛、三叉神經痛、肩周炎等,深受廣大患者青睞。
案例二:
多管齊下治愈婦科頑疾
日前,國藥東風總醫院中醫科成功幫助一名病程長達5年的患者擺脫慢性盆腔炎困擾。病愈后,該患者已經成功懷孕。
28歲的王女士看上去比實際年齡蒼老許多,多次人流導致她婦科疾病纏身。王女士說,之前經濟壓力較大,她做了三次人流。盡管王女士多次求醫,但肚皮卻遲遲沒有動靜。由于治療不當,逐漸轉化為慢性盆腔炎。去年冬季尤為嚴重,王女士常常感到下腹劇痛,并伴有高熱、寒顫、白帶增多呈膿性等癥狀。王女士慕名到國藥東風總醫院中醫科尋求治療。相關檢查后發現,患者不僅患有慢性盆腔炎,而且炎癥正是導致她不孕的罪魁禍首。由于患者慢性盆腔炎已痼疾較深難以一次性治愈,中醫科專家經過研究后決定,采用中草藥內服、灌腸、熱敷方式,促進藥物吸收,達到清熱、解毒、消炎化瘀的功效。
經過兩個療程的中醫治療,王女士所有癥狀都全部消失了,白帶、支衣原體化驗也正常了。兩個月后復診及相關檢查,醫生告訴她,可以做媽媽了。
案例三
獨辟蹊徑巧治淋巴癌
70歲的關奶奶身患淋巴癌,因錯過了最佳治療時間,脖子兩側逐漸長出饅頭大小的腫塊。患者身體基礎條件差,呼吸受阻,吞咽困難,營養嚴重不良,已不能適應手術治療。家人考察了幾家醫院,選擇了國藥東風總醫院中醫療法。經治療,患者腫瘤明顯消退,持續變小。
“以中醫辨證為前提,全面調合五臟六腑,培元固本,提高人體免疫力,抑制癌細胞滋生。”與馮則一主任的幾次長談,關奶奶及家人對治療方案有了全面了解,也極大增強了他們的治療信心。幾個月后,患者疼痛緩解,呼吸暢通,進食困難情況減輕,氣色明顯好轉,中醫治療有了初步成效。
看到了康復希望,家人欣喜若狂。連續治療半年后,患者乏力、疼痛等明顯減輕,睡眠明顯好轉,呼吸平穩了,面色紅潤了,眼睛亮了,整個人精神狀態明顯好轉。經檢查發現,癌腫塊明顯縮小,質地變軟,治療起到良好效果。
又間斷進行了半年的藥物鞏固治療后,關奶奶飲食正常、體重增加、身體硬朗,全家人對治療效果非常滿意。
特色夏季膏方
三伏天是一年中天氣最炎熱、人體陽氣最旺盛的時候,此時及其前后對于適宜人群來講服用膏方效果最好。實踐證明,中藥膏方在冬病夏治中發揮著扶正補虛、祛邪治病、調和陰陽的積極作用。夏季服用中藥膏方,可增強機體免疫力,達到“正氣存內,邪不可干”的目的,體現治療與養生的結合,有效預防相關疾病在冬季復發或減輕發作的程度。
國藥東風總醫院中醫科推薦一款適應夏季服用的固元膏——阿膠清心膏。清心膏針對夏季炎熱特點配制而成,阿膠、蓮子、麥冬,清心、養心、安神,黑芝麻潤腸胃,南瓜子健脾利濕。阿膠清心膏是清補上佳之品,此膏滋潤、平和、口感清爽,是夏季清心安神、消暑養生的上上之選,無上火之慮。
適宜人群:心煩氣躁、體倦乏力、食欲不振、睡眠質量不佳者。面色萎黃、有調理身體、美容養顏需求者。身體虛弱、頭暈、胸悶、慢性疲勞綜合征者。
服用與禁忌:一日兩次,一次1-2塊,早上空腹和睡前服用效果更佳。
儲存方式:放置冰箱冷藏貯存。
注意事項:脾胃虛弱者飯后服用,月經期、感冒、腹瀉期間暫停使用。
冬病夏治
對患有支氣管哮喘、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過敏性鼻炎、咽炎、咳嗽、反復感冒、免疫力低下等秋冬季容易復發和加重疾病的病友以及痛經、月經不調等病友而言,“冬病夏治”是最好的治療手段。冬病夏治最常見的治療手段就是在三伏期間貼敷治療,這就是我們所說的“三伏貼”。國藥東風總醫院2018年“冬病夏治”安排如下:
頭伏:2018年7月17日—7月26日
中伏:2018年7月27日—8月5日
潤中伏:2018年8月6日—8月15日
末伏:2018年8月16日—8月25日
中藥免煎顆粒
開了中藥拿回家煎太麻煩,代煎中藥又擔心沒煎透,有沒有更好的替代方法?近日,國藥東風總醫院中醫科推出了一種顆粒狀的“免煎中藥”,可以用開水沖服。
國藥東風總醫院中醫科主任馮則一介紹,每種單味中藥顆粒都是單獨包裝,醫生開好藥方后,藥房里的智能調配機會將該處方中的中藥配方顆粒調配至一個包裝袋中,就像感冒沖劑一樣,按每次服用的劑量分裝好。患者回到家后,只需將包裝袋撕開倒入杯中,加入適量開水沖泡后就可以了。非常適合學生、出差、旅游等一族,攜帶、使用非常方便。
馮則一說,中藥配方顆粒是經過提取、低溫濃縮、噴霧干燥等工序,將傳統中藥飲片成分轉移到配方顆粒中,保持了傳統中藥飲片的特征,又具有易貯藏、攜帶方便、易于調劑等優點。這種顆粒克服了傳統中藥飲片的煎煮費時、服用量大、攜帶和保存不方便等缺點。
下一篇: 國藥東風總醫院:剝離9厘米巨大心臟腫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