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藥東風總醫院專家提醒:胸部悶痛當心是心梗前兆
20日是“中國心肌梗死救治日”。作為鄂西北首家、湖北第三家國家級胸痛中心的國藥東風總醫院胸痛中心,每年收治心梗患者200多例,其中40歲至60歲的患者約占一半,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國藥東風總醫院胸痛中心專家呼吁公眾:有胸痛要立即撥打120,心梗救治爭取黃金120分鐘。
國家級胸痛中心,為患者搭起“救心高速路”
也許,你有過這種經歷:平時工作壓力大,常加班,偶爾胸口悶悶,心還有點痛。別以為這不礙事,小心 “心肌梗死”找上你。資料顯示,近年來心血管疾病已經成為人類首位死因,且患病率和死亡率仍處于上升階段,而急性心肌梗死是其中最致命的危險殺手。傳統的心梗救治模式需經過院前急救、轉運、進急診室檢查再進心內科病房,病房醫生做出診斷,再與家屬談話進入導管室等一系列復雜流程,患者死亡風險大大增加。
2015年,國藥東風總醫院在十堰地區率先啟動胸痛中心建設工作。院內聯合心血管內科、心胸外科、急診科等諸多科室參與,院外聯合十堰市鐵路醫院、鄖西縣中醫醫院、鄖陽區中醫醫院、張灣區人民醫院、國藥東風茅箭醫院、國藥東風花果醫院等7家單位,全力打造“1.5小時”黃金急救圈,為患者提供高效暢通的胸痛急救網絡。目前,這個網絡已覆蓋全全市各大醫院。
2016年9月10日,經過逐層篩選國藥東風總醫院胸痛中心正式成為“中國胸痛中心”,成為湖北省第三家、鄂西北第一家國家級胸痛中心。中國胸痛培訓講師、國藥東風總醫院心臟中心CCU病房兼心電圖室主任許浩介紹,“胸痛中心”就是一個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將與急性胸痛相關的醫療設備、患者和醫務人員連接起來,優化急救流程,對以“急性胸痛”為主要特征的如“急性心肌梗死、主動脈夾層、肺栓塞”等心血管急危重癥,進行快速、有效救治的心臟急癥救治聯合體。自醫院胸痛中心成立以來,每年收治心梗患者200多例,其中40歲至60歲的患者約占一半,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
“醫院胸痛中心成立后,不斷努力減化急性心肌梗死等胸痛疾病的救治流程,縮短救治時間,為患者搭起‘救心高速路’。”許浩說,目前,國藥東風總醫院開通患者梗塞血管時間控制在90分鐘內,最短用時30分鐘,贏得胸痛急救的黃金時間,提高了救治成功率,同時改善患者的生存質量。
一鍵式啟動急性心梗救治,21歲小伙撿回一條命
許浩介紹,挽救心肌梗死患者生命的有效手段之一就是盡可能縮短首次醫療接觸到急診手術血管開通的時間。目前,患者從接觸到醫院救護車開始,就有專業人員遠程會診,說明救治方案,一旦患者同意,可以從120急救車直接將病人送至導管室,行急診手術,縮短患者的搶救時間,減少患者心梗并發癥,進而極大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醫院胸痛中心成立以來,救治最小的一名患者21歲,最大的患者94歲,手術都很成功。
21歲的銘銘(化名)是一名大學生,一天下午,他和同學們打完籃球后,突然感到胸悶、大汗,不舒服。銘銘被同學送入了國藥東風總醫院胸痛中心急性胸痛門診,醫護人員迅速了解了患者病情,并完成了心電圖檢查,予吸氧、建靜脈通路等現場胸痛緊急救治工作后,一場與時間賽跑的胸痛急救上演了!
信息在第一時間經中國胸痛中心一一國藥東風總醫院胸痛中心微信群上傳,群里胸痛專家在第一時間會診,確定為“急性ST段抬高廣泛前壁心梗”,立即啟動導管室,給予患者口服了“心梗一包藥”、并迅速聯系患者家屬,而后將患者繞行心內科及CCU病房,直接送入了國藥東風總醫院心臟中心介入導管室。這時心內科閔新文主任已經率當班手術組人員在介入導管室等待病人及家屬,準備手術。
手術20分鐘后,心梗患者血管開通,胸痛癥狀迅速緩解,術后安全送入CCU。整個從患者接觸到醫務人員到急診手術結束安全回到病房只用了30多分鐘,遠遠低于國際通用的標準:國際要求是首次接觸到球囊擴張少于90分鐘。
許浩介紹,這名患者如果按常規治療途徑,很快就心衰、休克,僥幸存活會留下慢性心衰,生活質量極差。正是因為走“胸痛中心”這條捷徑,銘銘才得到了有效的治療,在很短的時間內打通了梗塞的血管。
筆者采訪中獲悉,這樣的急性心梗救治病例,幾乎天天在國藥東風總醫院胸痛中心上演。“如果不是數字化心電信息管理系統,我們不可能在最短的時間內了解患者的病情,并提前確定好手術方案。”許浩說,胸痛患者無需排隊掛號等,可以直接就診,心電圖、心肌損傷的血清標記物等檢查都能享受 “綠色通道”。如果確診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可以馬上服用治療心梗的藥物,緊接著進入后續介入治療。如果是院外患者,一經患者及家屬同意,會立即啟動配套服務。
突發胸部悶胸可能是心梗前兆
心血管疾病已成為人類的“頭號殺手”。許浩說,已有數據顯示,我國每年新發心梗約60-80萬例,急性心梗的死亡率在30%以上。血管堵塞不僅發生在心臟,還有可能發生在四肢、大腦,引發腦梗死、癱瘓等,同樣危及生命。
“主要原因是公眾的認知水平不足,患者發病后未能及時就醫或呼叫120,這導致許多患者還沒有到醫院就已經死亡,即使到達醫院,也已錯過最佳治療時間而導致治療效果不佳。”許浩介紹,有的患者夜里心梗發作,害怕影響孩子睡覺,就死扛到天亮才說出來,結果耽誤了時機。急性心肌梗死救治的關鍵是“在發病后最短的時間內將患者送到具有救治能力的醫院”,而不是送到最近的醫院,以免二次轉診浪費寶貴的救治時間。
許浩介紹,出現急性心梗的前兆時,要及時撥打120急救電話。急性心梗一旦發生,心臟的血液供應就會突然停止,這時就得及時通過放支架或者溶栓疏通堵塞的冠狀動脈,讓心臟重新獲得血液供應。開通血管的理想時間是發病后120分鐘內,每拖延一分鐘,就會有大量的心肌細胞死去。如果心肌梗死超過了12小時,你用現有的技術治療方法,做手術溶栓用藥,效果已經非常不明顯了。
目前急性心梗最佳的治療手段是在發病后早期通過微創的介入手術或溶栓治療打通堵塞的血管,其中介入治療顯著優于溶栓治療。在治療原則上,許浩介紹,優先選擇心臟介入治療,及時開通梗塞血管,可大大降低死亡風險。其次是選擇溶栓治療。
心肌梗塞如何自救?許浩說,心梗發生時,患者往往會有發作性胸部難受不適,一般是胸部悶痛不適,也有少部分出現在上腹部(病人往往誤以為是胃痛),此痛感可放射至下頜(誤以為牙痛)、頸部、背部、雙上肢。這些疼痛的感受,大多為壓榨感,有憋悶感、緊縮感。
除了疼痛以外,患者也會出現氣急、煩躁、恐懼等情緒,還會有面色蒼白、大汗淋漓、全身濕冷的癥狀。因此,當我們的身體無故出現牙痛、上腹部疼痛、肩頸疼痛時應引起重視。在自我判斷結束后,患者應平臥休息,同時呼叫“120”,及時送往就近的醫院進行初步診治。
許浩還提醒,出現心肌梗塞時,切忌自行就醫。當患者自行就診、步行就診時,體力活動增加了心臟的負擔,有可能進一步加重病情,若發生嚴重并發癥,會錯過最好的搶救時機。在進入醫院后,醫護人員將快速甄別病人情況,進行分診。急性心肌梗死的救治就是跟死神的競賽,時間就是生命,市民一定要及時就醫。
常見胸痛知識:
*如何識別心梗?
突發嚴重胸口疼痛或胸悶及胸口壓迫感,煩躁不安、冒冷汗、恐懼、有瀕死感,重者發生呼吸困難、昏厥、惡心、嘔吐……出現以上癥狀首先要立即撥打120,在家里等待救援。
*患者自救有哪些措施?
立即平躺、休息,保持空氣流通環境,放松情緒,避免過度緊張,測量血壓、心率,舌下含服或嚼服硝酸甘油片0.5毫克,若癥狀不緩解,10-15分鐘后可再次含服硝酸甘油片0.5毫克,嚼碎口服拜阿司匹靈300毫克,有條件者給予氧氣吸入, 保持電話暢通,確保120可以隨時溝通。
120急救醫生一旦懷疑急性心梗,向患者及家屬交待病情后患者該怎么辦
要求救護車送至最近且具有救治能力的醫院,應首選成立了胸痛中心的醫院,因為胸痛中心是專門為搶救急性心肌梗死設立的快速通道,會比沒有胸痛中心的醫院搶救更快、更規范。
*為什么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需要立即行支架植入術治療?
盡快打通堵塞的冠狀動脈是挽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生命的最重要措施,有急診介入治療、溶栓治療可供選擇現代醫學業已證明急診介入治療是最佳的治療手段。盡量送達胸痛中心救治,只有在不具備急診介入治療條件時才選擇溶栓治療,溶栓后仍然需要立即轉運至胸痛中心實行急診冠脈造影檢查。
*到達胸痛中心患者需要做什么?
聽從醫生的急救處置。醫生將交待急性心梗的嚴重性、救治時間的緊迫性、手術方法及用藥情況、回答家屬的其他疑問,家屬若能盡快簽署知情同意書,將有利于爭分奪秒挽救心肌和生命。
*日常生活中如何對心梗高危人群進行護理?
避免搬抬重物或過度勞累;適當運動逐步增加運動量,增強抵抗力,保持輕松愉悅的心情避免過度緊張減少生活壓力;不要用力解便;飲食上不要暴飲暴食,低鹽低脂飲食,少吃油膩的食物,多吃蔬菜水果,戒煙戒酒;按醫囑堅持藥物治療及定期復診。(通訊員 李毅、蔣輝)
上一篇: 懸壺五十載 濟世滿精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