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藥東風總醫院開展安寧療護 讓生命有尊嚴地結束
文、圖/記者 張貞林 特約記者 李毅 通訊員 張冀
“死亡”對于很多人而言,一直都是一個沉重的話題。長期以來,受中國傳統思想的影響,人們更多的是關注“生”,而忌諱談論死。盡管人們傾向于不去討論關于死亡的話題,但是隨著社會發展和醫學技術的進步,慢性病患者的生存時間明顯延長,慢性病患者及其照護者的生活質量也日益受到關注,“優逝”的理念也被更多的人推崇。
國藥東風總醫院開展的安寧療護,以多學科照護團隊的形式,針對預計生存期只有半年甚至更短時間的疾病終末期患者及家屬為照護對象,提供包括軀體、心理、社會、靈性的全面照護,以達到提高生命末期生存質量為目的的姑息照護模式逐漸進入醫療健康照顧體系,他們的探索,用愛點亮了終末期患者生命最后一公里的暖光。
從零開始,國藥東風總醫院開展安寧療護
近年來,安寧療護得到了國家層面的重視。在國家大力推進老年健康事業發展的衛生工作大背景之下,國藥東風總醫院積極響應國家政策,率先在我市開展安寧療護工作,構建符合我國國情和我院特點的安寧療護臨床實踐模式。
近日,記者來到國藥東風總醫院安寧療護中心,文化墻上寫著“安寧”、“關愛”、“感恩”、“陪伴”幾個字,墻上還懸掛著許多醫生護士和患者之間的溫暖照片;病區寬敞明亮、淡綠色的窗簾透著清凈與安寧,房間里的綠植生機勃勃,古典音樂輕柔舒緩,書架上的書籍和手工藝品琳瑯滿目;活動室里有老人在下象棋、練字、畫畫、玩紙牌……這里似乎不像病房,更像是家了。
記者來到安寧療護中心的時候,病區護士長正在接待一位已逝患者的家屬,原來這位家屬是來送感謝信的。
這位家屬說:“我母親得了重癥肺炎,還有呼吸衰竭、重度營養不良、真菌感染、老年性癡呆等多種疾病。我們不是專業的醫護人員,照顧她的時候真是力不從心,我們知道她撐不了多久了,但是又覺得沒必要送她去ICU,送去了折騰一番還是會走的,所以我們再三商量后還是決定將母親送到了安寧療護中心,讓她在我們的陪伴和醫護的精心照料下有尊嚴地、平靜地離去。”
通過與家屬的溝通,我們了解到老人的病情極不穩定,但是在這里,醫生護士沒有給予老人過度的搶救,也看不到冰冷的器械和密密麻麻的導管,聽不見各種治療儀器滴滴作響,有的僅僅只是維持生命的基本治療,更多的則是精心的照護和溫暖的陪伴。
病情相對穩定的時候,護士會給老人讀書講故事;煩躁的時候,便給她播放舒緩的音樂讓她慢慢平靜下來;病情允許的情況下,護士會幫助家屬給老人在床上擦浴和洗頭、修剪指甲,保持身體清潔舒適。由于在家里不專業的照料,使得老人骶尾部皮膚已出現II期壓力性損傷,護士每天精心換藥,一周以后創面就已基本愈合。老人食欲極差,營養師便為老人制定了個性化的飲食計劃。針對雙下肢水腫,康復治療師便為老人進行足浴和按摩。
家屬平靜地對記者說:“我母親91歲了,她走得很安詳,沒有受什么罪,她沒生病的時候啊愛漂亮又要強,這樣的結局我們很滿意。我們很感謝安寧療護團隊所做的一切。”
護士長說:“我們秉承‘全人、全家、全隊、全程、全社區、全心’的‘六全’服務理念對患者及家屬提供各種服務。能讓病人善終、家屬善別、活著的人善生,就是我們開展安寧療護工作最大的意義。”
細心服務,為病人拓寬生命的寬度
記者了解到,安寧療護中心服務的患者人群主要為:癌癥晚期患者;各種慢性疾病進入終末期的患者;艾滋病患者;重癥兒童患者;進展性神經系統疾病患者。目前國藥東風總醫院安寧療護中心收治的患者以前兩類居多。
“那安寧療護是不是就意味著放棄治療呢?或者說等待死亡?這對于很多患者及其家屬來說都很難以做出抉擇吧?因為在大部分人的觀念里,醫療就應該是竭盡全力的救治。”記者問。
“安寧療護并不意味著放棄治療,而是不過度治療,不做增加患者痛苦、降低生命質量且意義不大的治療。安寧療護不加速死亡,也不推遲死亡,而是盡力減輕患者的痛苦,直到生命圓滿地、有尊嚴地結束。其實,在生命的末期,當醫學無能為力的時候,無痛苦、有尊嚴的診療服務和人文關懷也許是一種更好的選擇。”之前從事老年醫學研究,現在在安寧療護中心工作的馬銳醫生這樣答到。
馬銳說,2018年10月醫院安寧療護中心成立以后,收治的第一位患者是一位60多歲的患有胰惡性腫瘤的阿姨,她女兒曾經也是一位醫務工作者,當母親查出惡性腫瘤后便一直遭受著疼痛的折磨,家屬沒有將病情如實告訴阿姨,他們想盡一切可能讓阿姨在最后的時光少受些折磨,最終能走得安詳而平靜。
在安寧病房的這幾個月,阿姨看起來就像個“正常人”,每天吃完飯都會和老伴一起散步、下棋。阿姨有佛教信仰,經常會獨自一人來到祈禱室燒香念經。偶爾天氣好還會去小花園曬曬太陽。她的臉上總是掛著淺淺的笑容,仿佛疾病從未曾來過,但護士們總是會細心及時地發現阿姨略微不適的表情,及時給予止痛措施。通過與阿姨每日的交談,醫生和護士總會從言語間捕捉到阿姨小小的心愿和需求,哪怕一件很小的事兒,哪怕很微小很微小的感受,我們都會想盡辦法和家屬一起幫助她實現,讓她不留遺憾。
在馬銳看來,他們沒辦法改變病人的壽命,但他們至少通過自己的努力讓病人在最后的時刻舒服一些。
生命不止于冰涼,更有溫情
記者在采訪黃總了解到,像這樣類似的患者還有很多。12年前,83歲的張老先生便已查出患有前列腺癌,起初反復到北京某大醫院進行抗腫瘤治療,半年前已出現全身多發轉移,生命已經進入終末期。張老先生向家人提出放棄積極治療,想找個環境好點的地方走完人生最后一程。當時他們并不知道本地區就有這樣的安寧療護中心,想去武漢的安寧療護機構,可是老先生的身體已不允許他長途跋涉,便在家里艱難地度過了幾個月。
后來,張大爺得知國藥東風總醫院設有安寧療護中心,就立刻辦理了入住手續。老先生的家人對醫生說:“要是早點知道你們這里就有安寧療護中心就好了,也不至于讓老爺子受那么多罪。”張老先生入住安寧療護中心一周以后就安詳地走了。但是在這短短的一周里,有受過專業培訓的志愿者來到病房為老先生唱歌、彈吉他;每天都有很多親朋好友來探望;住院期間恰逢老先生83歲的生日,安寧病房全體醫護人員和老人的家屬一起為老人精心籌備了一場生日聚會;他的窗臺上每天都擺著鮮花……雖然老先生還是很快就走了,但是在這一周里,他從未有過悲傷和抱怨,每天和大家相處得很愉快,并且能夠坦然地接受即將離去的事實。
在病房里,張老先生雖然身體已經很不舒服了,但仍然經常會安慰大家:“作家史鐵生說過:死是一件無需著急去做的事,是一件無論怎樣耽擱也不會錯過了的事,一個必然會降臨的節日。所以啊,我是準備過節去了,你們到時候都不要哭啊。”張老先生走后,護士通過電話對家屬進行回訪,家屬表示當初的選擇是正確的,安寧療護模式值得被更多的人知道,也很感謝安寧療護團隊對老先生及家人的照顧。
據了解,國藥東風總醫院安寧療護中心的床位已經出現了供不應求的局面,許多臨終患者只能預約等待。
醫院老年醫學科主任陳欣告訴記者,非常欣慰我們這個團隊所做的事情能夠得到終末期患者和家屬的肯定,這對我們而言是極大的鼓舞。目前,醫院的安寧療護建設還在起步階段,后期還將不斷增加服務項目,完善基礎設施,優化服務流程,嚴格費用把控,讓更多的臨終患者能夠有尊嚴地與這個美好的世界體面告別,讓更多的家庭減輕負擔,并且幫助他們度過喪親的悲傷情緒,我們愿一直當好生命終點的守護人。
下圖為國藥東風總醫院安寧療護中心。
下圖為安寧療護中心醫護查房。
下圖為充滿人文關懷的安寧療護。
下圖為國藥東風總醫院安寧療護中心閱覽室。
上一篇: 應對老齡化新方向:國藥東風總醫院持續推進“老有所為”老年健康服務實踐!
下一篇: 護理部年度價值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