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癌篩查技術:細胞DNA倍體定量分析與診斷
近年來,我國惡性腫瘤的發病率和病死率一直呈上升趨勢,惡性腫瘤死亡已經成為我國城鎮居民人口死亡的首要原因。由于惡性腫瘤早期癥狀不明顯,大部分發現時已經是中期或者晚期。所以,早期、及時、準確診斷腫瘤,能夠為患者爭取及早的治療時機,能夠很大程度上少惡性腫瘤患者的病死率。
技術原理
惡性腫瘤最基本的生物學特征是腫瘤細胞失控性增殖,而細胞失控性增殖的生物學基礎是細胞周期調控紊亂。脫氧核糖核酸(DNA)是細胞生長、分化和增殖的基礎,也是細胞遺傳的物質基礎。
每一個正常細胞有固定的DNA含量,通常用DNA指數(DNA index)或c(content)為單位。當細胞處于G1/G0期時,細胞DNA含量為DI=1或2c。當細胞處于增殖期時,DNA含量可倍增,表達為DI=2或4c。
細胞在癌變過程中,細胞核的大小、核內DNA含量及DNA在細胞核內的分布和排列形式等都會發生改變,而這種改變是細胞癌變過程中最早期的變化。DNA倍體定量分析檢測正是利用了這一規律,在DNA含量發生異常時就可以檢測出來,所以說這是一種超早期檢查;與細胞形態學相比,可以提前3~5年發現早期的瘤變細胞從而進行預防和相關臨床處理。
細胞DNA定量分析,使用福爾根(Feulgen)染色法對細胞核染色來測量DNA含量;通過光學自動三維移動平臺對經過福爾根染色的細胞核進行自動掃描,并進行細胞核的積分光密度值(IOD)及核面積等513個參數的測定,計算DNA指數(DI)或DNA含量(c)。人工智能分析系統根據不同細胞成份所具有的不同特征參數來完成自動細胞分類和計數過程。如正常上皮細胞,增生或癌變細胞,淋巴細胞及未參與診斷的垃圾細胞(重疊細胞核,聚焦不良細胞核和核碎片等)。掃描分析全過程采用標準對照(內對照+外對照)質量控制方法。根據細胞DNA定量分析系統診斷軟件做出細胞DNA定量分析,可發現標本中異倍體細胞,判斷出標本內是否含有癌前病變細胞及癌細胞。
臨床應用
細胞DNA定量分析與診斷技術可運用于各種細胞學標本,包括宮頸脫落細胞、痰液、口腔刷取物、各種內鏡刷取物、灌洗液、沖洗液、體腔積液、尿液、組織印片、細針穿刺細胞涂片等,尤其對早期宮頸癌的檢出率達到95%以上。
例如,子宮頸癌,從早期病變發展為癌約需經歷5-10年時間,這段時間可能患者無任何不適、無明顯癥狀及體征,但宮頸細胞DNA定量檢測技術在此階段可以及時診斷出早期病變,而宮頸癌早期治愈率幾乎達到100%。宮頸癌防治技術成熟:細胞學、陰道鏡、組織病理學檢查是宮頸癌篩查的三個階梯,在細胞學檢查中,DNA倍體分析是目前較為先進的技術。
該技術用于早癌篩查,其結果可靠,敏感性高,可重復性好。
該技術可用于宮頸癌、膀胱癌、口腔癌、肺癌等腫瘤的早期篩查。
詳情請咨詢臨床各科室或病理科。
上一篇: 液體活檢——循環腫瘤細胞檢測技術
下一篇: 分子病理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