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體活檢——循環腫瘤細胞檢測技術
循環腫瘤細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 簡稱CTC)是存在于外周血中的各類腫瘤細胞的統稱,因自發或診療操作從實體瘤病灶(原發灶、轉移灶)脫落,進入外周血循環的腫瘤細胞。大量研究已證實, CTC不僅出現于晚期腫瘤,在早、中期腫瘤患者的血樣中也能檢測到一定數量的CTC,進一步研究發現CTC的出現甚至早于影像學的檢測。
CTC檢測是當前液體活檢技術中臨床應用非常成熟的檢測,已逐步被納入國內外各類臨床指南和共識,如美國AJCC腫瘤分期指南(2010年,7th Edition)、美國NCCN乳腺癌實踐指南(V4, 2017-2018)、2018年中華醫學會《液體活檢在臨床腫瘤診療應用和醫學檢驗實踐中的專家共識》、2019年中國臨床腫瘤學會(CSCO)乳腺癌專家委員發布的《乳腺癌診療指南》以及2019年中國肺癌防治聯盟、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肺癌學組制定的《肺癌篩查與管理中國專家共識》等。
經大量臨床數據的驗證,檢測早期腫瘤的靈敏為68%,檢測全期腫瘤靈敏80%,是常規腫瘤標志物的3-10倍靈敏度,特異性88%,可為臨床提供高度準確的檢測結果。
臨床應用:
腫瘤早篩早診早治:CTC檢測對于腫瘤的早期篩查和診斷具有極高的靈敏度和特異性,其中在早期腫瘤檢測中靈敏度是臨床上其它常規腫瘤標志物3~5倍。該結論在多項獨立的研究中也被反復證實,顯示CTC可準確檢測早期腫瘤。
手術前后檢測預測預后、監測復發:對于確診的腫瘤早中期患者,術前術后CTC水平與術后的復發相關。術后一個月檢出CTC的患者在術后2-17個月的復發率為50%,復發率明顯高于未術后未檢出CTC的患者(18.4%)。提示手術前后CTC檢測可有效預測術后易復發人群且提示是否行臨床干預。
藥物治療患者預后預測:無論治療前后,在外周血中CTC的檢出都預示著更差的預后。一項探索CTC在EGFR突變的非小細胞肺癌患者EGFR-TKIs治療的動態監測和預后預測中價值的臨床研究發現,CTC比CT更早發現疾病進展,平均前置時間為113天(45-169天)。
適宜人群:
? 高危惡性腫瘤人群,有助于更早發現惡性腫瘤;
? 疑似惡性腫瘤患者,輔助判斷腫瘤的良惡性;
? 確診惡性腫瘤患者腫瘤手術復發監測,更早發現術后復發;
? 確診惡性腫瘤患者抗腫瘤治療療效動態監測;
? 確診惡性腫瘤患者預后預測,預先指定精準治療方案。
詳情請咨詢病理科(0719-8268342)或臨床各科室。
上一篇: 特色技術:器官移植病理學診斷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