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菌是怎么耐藥的?
從最早的青霉素被發現到現在,現代醫學通過抗生素已經成功拯救了無數的生命。可是凡事有度,當超過這個度的時候就會產生新的問題,現在的主要問題是,新藥的研發速度已經快趕不上耐藥菌出現的速度了!細菌出現很多的耐藥情況,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一.細菌為什么會耐藥?
細菌也要遵循“自然選擇,優勝劣汰”的規則,適應環境的細菌就能存活、繁衍,不適應的就被淘汰。在沒有抗生素的時候,環境是比較適合它們生長的,甭管高矮胖瘦都一樣活著。而耐藥菌在自然群體中的比例非常低,它們在繁殖上不具有優勢。但如果人體內出現了抗生素,細菌生存的環境就發生了劇變,適應新環境的耐藥菌更容易活下來了,就好比冰河時期突然到來,不怕冷的更容易幸存一個道理,這種“自然”選擇就會推動細菌群體向著耐藥性提升的方向發展。濫用抗生素有篩選耐藥菌的副作用,使它們的比例上升。不斷地重復使用同一種抗生素,就加強了這種篩選,體內耐這種藥的菌比例越來越高,下一次生病的時候,吃這種抗生素就沒用了,只好換另一種抗生素來吃,如此一來細菌又演化出對新抗生素的耐藥性。
二.細菌是如何獲得耐藥性的
抗生素必須先與細菌的特定部位結合,然后破壞細菌的細胞結構或阻礙正常的生理功能,從而殺死或抑制細菌的生長和繁殖。針對這一過程,耐藥菌有多種應對方式。
1.直接“攻擊”藥物,通過產生具有生物活性的酶類物質,使原有的藥物結構在抗生素與細菌接觸前被破壞并失效。
2. “改頭換面”,通過改變抗生素與身體結合的特定部位的形狀,防止抗生素與身體結合。
3.通過新陳代謝,細胞中某些物質的產量大大增加,從而抵抗抗生素的作用。
4.“關門”,通過改變細胞膜的通透性,抗生素不能進入細菌。
5. “驅逐”抗生素,建立外排系統,驅逐進入體內的抗生素,讓抗生素沒有發揮作用的機會。
6.“強化防御”,通過分泌一種叫做胞外多糖到白的復合物質,將自身包裹起來形成膜,不僅可以減少細菌與抗生素的接觸,還可以吸附更多的生。活性酶,增強抗生素的水解破壞作用。此外,在這種膜中的細菌的代謝能力會降低,這使得細菌對抗生素不太敏感。
三.怎樣使抗菌藥物既能殺滅細菌,而又不讓病菌產生抗藥性呢?
必需根據藥物性質、使用范圍、用量和用法,合理應用抗生素。如果有細菌培養和藥敏結果,應當根據藥敏結果選擇用藥,而且劑量要足夠,療程要適當。要遵醫囑,不可私自購買使用或擅自停藥,可有計劃地將抗菌藥物分期分批地交替使用,也可聯合使用兩種以上藥物,來防止耐藥菌的產生。
上一篇: 可以治好的白血病,得早發現才行
下一篇: 關于HCG你知道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