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青少年反復腹痛,當心是幼年性息肉在“作祟”!
近些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提高、健康意識加強,以及胃腸鏡檢查的普及,“胃腸道健康”一詞屢次被推上熱搜。“胃息肉、腸息肉”的概念已經耳熟能詳,越來越多的成人體檢也要求完善胃腸鏡檢查,發現息肉及時治療幾乎已經成了一種常態化。
但大伙容易忽略或者說想當然的一點是“兒童、青少年不會長息肉,消化道息肉是大人才會得的病”。那么兒童,青少年會不會存在胃腸道息肉呢?答案是肯定的。實際小孩子也會長息肉,只是較大人少見,有一種息肉就好發于青少年,叫幼年性息肉病。
因為家長忽視的原因,孩子往往沒有及時進行胃腸鏡檢查,導致息肉持續存在于體內,越長越大。有的患兒會反復出現肚子疼,大便不成形,甚至大便帶血,長此以往不利于孩子的成長,而且息肉也有一定的癌變風險!
近期,14歲的小鄭(化名)因腹痛在家長的陪同下至消化內科二病區住院,經過管床醫生詳細詢問才得知,小鄭的腹痛其實已經有一年之久,小鄭近1年無明顯誘因出現間斷腹痛,家長怕耽誤學業,一直未進行系統檢查,近三日,小鄭的腹痛加劇,于是前往消化內科門診就診,在消化內科二病區劉祖明主任的建議下,小鄭住院進行系統性檢查。通過無痛腸鏡檢查,劉祖明主任發現小鄭的降結腸可見一1.5*1.5cm的大息肉,在與小鄭的家長充分溝通,并安撫好其情緒后,劉祖明主任憑借豐富的經驗和高超的技藝,為小鄭進行了內鏡下粘膜剝離術(ESD),將這一息肉成功剝離,手術過程順利,術中未出現出血等并發癥,手術室外焦急等待的家屬也終于放下了高懸的心,而術后病理檢查,診斷為幼年性息肉。
那么究竟這種小孩子容易長的“幼年性息肉”,是何物呢?
幼年性息肉又稱簡單息肉或潴留性息肉,是一種常見的大腸黏膜上皮錯構瘤,通常發生在兒童時期,它們通常是良性的,但有時也可能發生惡變。幼年性息肉的癥狀可能不明顯,包括輕度腹痛、腹瀉、便血等;如果息肉較大或數量較多,可能導致腸道梗阻、出血等問題。因此,及早發現和治療幼年性息肉非常重要。而幼年性息肉的治療方法首選為結腸鏡檢查,它具有診斷與治療的雙重作用。因為幼年性息肉可能與結直腸腺瘤或腫瘤共存,所以結腸鏡檢查極其必要。而且,內鏡下切除息肉屬于微創手術,有著精準操作、安全有效、快速康復的特點。
消化內科二病區主任劉祖明提醒廣大家長,生活中一定要密切關注孩子身體的細微變化,特別是當發現孩子大便形態改變、排便頻率異常或出現便血、腹痛等癥狀時,務必及時帶孩子到醫院專科進行鑒別診斷和治療。劉祖明主任表示,腸息肉雖然大部分是良性病變,但也存在惡性潛能,通過結腸鏡檢查來明確病因,也是治療息肉最安全,有效的手段。(消化內科二病區 馬路遙)
上一篇: 山楂好吃莫貪嘴,小心“巨石”找上胃
下一篇: 胃癌中的惡魔——胃印戒細胞癌